親子關係更美麗|如何讓小孩大了還願意陪父母出去
常常聽身邊友人說,小孩大了就不陪父母出去了,
所以要好好把握前面大概12年的時光;
而原來這12年愈用心經營,
後面的日子親子感情就會愈親暱。
為什麼小孩已經20歲、30歲,甚至結婚、生子
還願意陪父母一起出去吃飯、逛街、出遊、拜訪朋友…
這真是個簡單的幸福啊。
看到這裡,有些人已經有答案,
因為自己就是受惠者;
有些人可能覺得是小孩或自己父母的問題,
有些人可能還不知道問題所在。
父母「以身作則」、「將心比心」
其實人與人之間,隨時都在互相影響互相吸引的,
小孩在懵懵懂懂的時候,
父母有教導他們往正途的義務,
慢慢地可藉由引導式讓他們多方學習,
父母的所有言行及一舉一動,都是小孩學習的指標,
小孩領悟愈多就吸收愈多,這都將成為日後踏入社會的養份
所以父母「以身作則」、「將心比心」,將成為親子維繫的最重要關鍵之一。
小孩與父母外出,除了被逼的、身不由己外,
真的心甘情願地一起出去,首要是完全不用付錢;
此時,大家又納悶了,但我的小孩跟我出去都不用付錢,
為何他還是寧願和朋友出去?這就找到答案了,
那就跟自己的小孩當朋友。
跟自己的小孩當朋友
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下,
小孩與「好朋友」在一起都喜歡做什麼、聊什麼,
最討厭麼樣的朋友,且不想跟他們當朋友?
小孩喜歡什麼樣的老師,對什麼樣的老師避而不見?
若小孩和父母出去,一定期待是開心的、心情放鬆的,
若每次出門的心情壓力比念書或上班還累,
而且每次都是不歡而散,
大家所能想到結局就是~很難有下一次了;
日後小孩就會開始找任何理由及藉口婉拒,
更嚴重的會逃離這個原來屬於他的避風港。
父母都很想和小孩當朋友,
像朋友一樣一起旅遊、一起看電影…,
但還沒踏出門,狀況題就來了。
讓小孩有小小的決定權
回顧一下,每次出門前會有什麼片段不斷不斷地在重演?
出門前,開始叫小孩動作快一點,
每呼喚一次小孩就氣呼呼地回答「好啦」,
若唸到第三次,小孩回答的聲音也會愈來愈大,
不知不覺雙方火氣就會直上…
要出門了
就會跟小孩說天氣冷要穿多一點,
小孩就會說「但是我很熱不會冷」,
再爭執下去,就造就雙方再次的不悅
有時也會對小孩的穿搭有意見
此時小孩也會覺得父母跟不上時代,
莫名的壓力也會一擁而上
外出了
想要喝個飲料、吃個零食,
父母會說可以喝自己帶的水和零食,
或是說不行(但理由又很牽強)
遇到了朋友
有些小孩較害羞或是不知如何應對的,
父母也常說「要叫人啊」或是說「你看某某某多有禮貌」,
此時也會傷害到小孩小小的心靈,而且會覺得沒面子
除了以上這些例子,還有好多好多還沒列出的。
有沒有幾項是和自己似曾相識的?
原來大家會遇到的狀況都很雷同,
有時適時讓小孩有自己的決定權,
以上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。
處理的方式以及溝通的語氣和態度不同罷了,
這就會慢慢產生不同的效應
切記,要「將心比心」
外出不一定要讓小孩有面子,但絕對不能讓他沒面子;
同樣地,外出時,除了不能讓父母沒面子外,最好讓他很有面子。
有時在出門前一天,可以先和小孩做個良性溝通,
而不幸地還是遇到了,那就打開我們的危機處理模式,一一處理它
切記,口氣溫和、態度堅定
粉絲團:「蕙生活女皇」~讓你會生活(請點我)
親子關係更美麗~一起成為『蕙』生活女皇